年轻人不卷重复活了!AI帮搞定琐碎,还能当职场“造工具的人”

发布时间:2025-09-18 15:23  浏览量:8

森马上海的会议室里,99年姑娘孙楠正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和模块框,给同事们演示她搭的“样衣试穿小系统”。

这姑娘平时话不多,回答问题语速慢悠悠,是标准的i人,可一聊起服装设计和AI应用,眼睛都亮了,连怎么设置prompt都讲得特细致,典型的“聊到喜欢的事就变e”。

作为刚入职一年的管培生,她现在在森马数字化中心可是个“明星员工”,而这一切,都从她用AI搞定麻烦工作开始。

2024年夏天,孙楠轮岗接手了样衣试穿管理的活,这活说难听点就是“苦差事”。

要从产品部收各种款式的衣服信息,分给试穿官,最后还要收近百份格式不一样的试穿报告。

以前干这活,全靠口头传、纸质表,还有散在各个文件夹里的Word和Excel,孙楠得挨个找人确认,催报告的时候怕伤感情,汇总的时候又得手动复制粘贴,光想就头大。

本来想就这么熬着,直到她参加了公司内部的钉钉AI表格公开课,听到“智能化”“自动化”这俩词,她立马觉得“这东西能救我”,课后她赶紧找数字化中心的霞姐,说“我想搭个样衣智能预约的平台”。

接下来两周,她挤碎片时间,从零开始跟着老师学,真就用钉钉AI表格搭出了“一站式自动化试穿流程”。

现在产品部直接在AI表格里填款式信息、传图片,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选款池”,试穿官能像逛淘宝一样自己选想试的款式和尺码。

孙楠说这步最关键,“自己选的款,写反馈的时候也更认真”,而且进度全在仪表盘上显示,谁没交报告,点一下系统就自动发提醒,最后AI还能自动汇总报告、提炼优缺点。

以前要干好几天的活,现在几秒钟就搞定,不光孙楠,其他行业的年轻人也在靠AI躲掉职场“麻烦事”。

重庆江北机场的罗巧佳,以前要收400多个安检员的签字确认单,一个月得在机场跑十几公里找人,现在用AI表格,同事签好字拍照上传,系统自动归档,省了太多腿力。

还有广东湛江酒店的00后前台杨文君,刚转行做酒店工作时啥都不会,怕跟顾客说话出错,就用钉钉AI陪练练话术,一周练了14个小时,成绩从不及格飙到90多分。

i人在职场最烦的就是无效沟通和重复劳动,AI刚好帮他们把这些“糟心事”自动化,这不就是给社恐量身定做的“职场神器”嘛。

解决了琐碎活,省下来的时间总不能闲着吧?年轻人可不满足于“少干活”,他们还想用AI搞点能体现自己想法的事。

孙楠搞定样衣流程后,没想着“躺平”,反而利用闲时间搭了个“爆款制造机”,也是个AI表格,设计师看到好看的爆款图片,传上去之后,AI会自动认图片里的服装信息,比如面料、颜色这些。

设计师再写下改款要求,AI就能出优化建议,甚至直接生成改款后的效果图,连小红书文案和该找哪些KOL推广都能一并出来。

百丽天津门店的95后导购小冯,以前也被琐碎事缠得没辙,周末店里人多,顾客总问“这鞋有37码吗”“最近有啥优惠”,这些问题问个不停,她根本没精力跟顾客聊穿搭、讲产品亮点。

她的KPI是卖货,可时间全花在“答疑问”上,越干越觉得没价值。

后来她知道了钉钉AI练货,每天花时间跟着“百炼AI”记鞋品的材质、卖点和销冠话术,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个专属教练。

现在顾客问啥她都能应对自如,还能帮准新娘挑婚鞋、给老顾客规划季度搭配,从销售小白变成了金牌销售。

以前大家觉得职场KPI就是“完成领导派的活”,可现在年轻人用AI把“执行任务”变成了“创造价值”。

孙楠的“爆款制造机”能帮设计团队少走弯路,小冯用AI提升服务能力后,顾客复购率都变高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搭的AI工具、练出来的AI技能,还能给公司复用,成了公司的“数字资产”。

这种“不光能干活,还能造工具”的价值,可比单纯填表格、卖东西有成就感多了,也难怪年轻人愿意花时间琢磨AI。

当年轻人能用AI搭系统、创价值,不光自己工作变爽,连公司里的做事逻辑都跟着变了。

森马AI创新负责人林建霞对此特有感触,她看着孙楠从啥都不会的AI小白,变成能独立搭复杂流程的“数智先锋”,总说“以前搭这种系统,得靠IT部门写代码,周期长还不一定符合业务需求,现在业务人员自己用表格就能弄,这就是技术平权啊”。

以前公司里,IT部门常是“被动接需求”,业务部门提想法,IT部门排期开发,中间还容易因为“不懂对方的话”导致需求变味。

现在林建霞的团队不怎么接开发需求了,反而忙着开AI课程、办比赛,就想让更多业务人员知道“有AI这么个工具能帮自己解决问题”。

她说“业务人员最懂自己的工作痛点,只要让他们知道AI能用,他们就能搞出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

森马物流部门有个同事,搭了个AI表格给第三方合作伙伴用,怕对方不会操作,还自己写了份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连每个字段该填啥、填错了会触发啥提醒都写得明明白白。

林建霞说,虽然那表格看起来不复杂,但能有这种系统化思维的业务人员,以前可不好找。

现在公司里不同部门的人,还会互相看别人搭的AI案例,设计师看到物流部门的案例,说不定就有了新灵感。

搞不清以前为啥总说“年轻人是职场螺丝钉”,现在才明白,不是年轻人没能力,是没找到能发挥能力的工具。

AI把技术门槛降下来后,年轻人能自己动手优化工作流程、创造新工具,从“被动听指令”变成了“主动定规则”。

孙楠说接触AI后,她才发现“原来完成一件事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与其硬着头皮干不喜欢的活,不如找工具把活变得更顺手”。

现在你还问“有没有年轻人不偷偷用AI工作”?怕是很难找了。

年轻人用AI不是“耍小聪明偷懒”,而是用技术把职场变得更符合自己的需求,不用硬逼自己搞无效社交,能把时间花在喜欢的创造上,还能从“螺丝钉”变成能优化职场规则的“工程师”。

说白了,AI给了他们一份职场“掌控感”,这种能自己说了算的工作方式,谁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