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被查三次的释永信,这次终于躲不过了?
发布时间:2025-07-28 00:23 浏览量:1
恐怕全中国没有哪个和尚像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这样有如此大争议,围绕在他身上的传言几乎都与“出家人”三个字背道而驰:
比如说他身上的袈裟16万一件,出门坐的奥迪Q7百万一辆,还说他持有少林寺80%的股份,家产百亿的。
最离谱的是,在释永信“失联”两天后,网上突然传出他带着34名情妇、子女潜逃美国被拦截的消息。
虽然迅速被辟谣是假消息,但也能从侧面说明释永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究竟有多差。
随着这几天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消息越传越广,《凤凰周刊》向少林寺打电话求证,得到的回复是五个字:等官方消息。
自家掌门被带走调查这么大的事儿,如果是假的,少林寺肯定会严肃的辟谣,所以说,“等官方消息”这个回答几乎等于默认了释永信被带走的事实,只不过现在事情还不好定性,要等官方的口径。
从安徽农家子弟到佛门CEO,近十年,释永信至少有三次被传带走调查,难道这次真的要实锤了吗?
释永信第一次被调查是2015年,有人举报他“养私生女”“有两个户口”“侵吞少林寺资产”和“生活腐化”四项大罪。
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释永信跑不掉了,因为举报者是他的嫡传弟子释延鲁。一般这种自己人的举报内容,可信度都极高。
但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仅“有两个户口”为真且已注销,所谓的私生女其实是收养的弃婴,侵吞少林寺资产更是无稽之谈,经官方审计,少林寺的账目没有任何问题,豪车、五星酒店、天价袈裟,都是少林寺的资产,没有公器私用。
第二次是2017年,有消息称释永信打算借用“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名义,推动少林寺上市,登陆资本市场,引发舆论哗然。
深扒之下,网友发现少林寺的商业化程度超乎想象——
首先,少林寺每年光门票收入就高达3.5亿,远超全国多数5A级景区。
其次,少林寺注册了近700个商标,覆盖餐饮、服饰、影视、教育培训等行业,期间还起诉森马集体未经授权使用“少林功夫”商标。
网友批评少林寺过度商业化,但释永信回答:如果少林寺不这么做,就会有其他人打着少林寺的招牌赚钱。
最后,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份,居然被释永信等三个人,分别以80%、10%、10%持有。
释永信到底是住持还是CEO?
在舆论的压力下,释永信被迫做出“少林寺永不上市”的承诺。
但永不上市不等于永不赚钱。
2022年,少林寺又被爆出斥资4.52亿拿了郑州新区的一块商业用地,计划开发“少林文化产业园”,新建包括五星级酒店、文创园在内的一系列商业地产。
好家伙,古代少林寺是把自己的田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佃租;当代少林寺是与时俱进直接玩商业地产,也扒商户一层皮。
近些年,在释永信的管理下,少林寺的争议是越来越大,大家搞不懂:本该是清修圣地的少林寺,怎么就成了全国最赚钱的旅游景点之一?本该是扶困救急的僧人,怎么就成了武术表演队,四处走穴赚钱?
少林寺嵩山脚下,数千家打着“少林”旗号,开馆收徒的武校,有几个是真正在弘扬少林文化?就连世界第一网红Speed来了,都被骗到了一家“野鸡武校”,给来路不明的师傅磕头奉茶。
他还以为自己接触到的是正宗中华文化,其实全是装神弄鬼的糟粕!
这些乱象少林寺知不知道?如果知道又为何不管?难道是释永信在其中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吗?
少林寺用千年时间积攒起来的声誉,在释永信等人打着与时俱进的旗帜下,迅速商业化,其本质是对“少林文化”的变现。
也许,“变现”所得都用到了正道上,但问题是信仰能“变现”吗?信仰该被标价吗?
这个问题不禁让人联想起了电影《天国王朝》里的一个经典场景。
一场大战过后,基督教将军问伊斯兰的萨拉丁:耶路撒冷究竟有什么价值(竟能让这么多人舍生忘死)?
萨拉丁回头微微一笑答道:一文不值。然后,他又把双手放在胸口答道:无价之宝。
信仰就该这样,超越世俗的价值才对。
释永信呢?过度的商业化、变现伤害的只能是少林寺的千年声誉。
说到底,人们不是不让少林寺挣钱,或一定要让僧人过苦日子,但少林寺与商业化之间是不是该有个边界?不能说,房地产赚钱,少林寺就拿地搞开发;餐饮赚钱,就盖五星酒店;那以后AI赚钱,少林寺是不是要搞个AI寺庙,在虚拟世界再卖一次票?
凡事过头了肯定会被反噬,看看现在的网友是怎么评价少林寺的吧!搂着美女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我敬和尚修行苦,和尚笑我没路虎。
所以,别再透支少林文化了,少林文化不仅属于嵩山,更属于14亿中国人。
- 上一篇:洪森玩砸了
- 下一篇:梅森马吉拉、A SOP等:6月销额增,香水销10.6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