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 CEO”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被查,方丈袈裟下的资本有多惊人?

发布时间:2025-07-28 08:36  浏览量:1

原创 互联网思维深度精选 互联网思维

7月26日晚,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在网上传开。

7月27日早间,少林寺官网发布消息,证实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释永信,这位少林寺的传奇方丈,多年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的一系列商业运作,使少林寺从一座传统古刹,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涉足领域之广令人咋舌。

如今,随着释永信被查,我们或许不禁会好奇:他打造的这个商业帝国究竟有多大?

01

从国内到海外,

少林寺商业版图大起底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标志着少林寺商业化征程的开端。

此后,少林寺的商业布局如雨后春笋般展开。

在国内,少林寺的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

文化传播方面,少林书局出版各类与少林相关的书籍,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的纪录片《百年少林》,相关光盘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影视合作也为少林寺带来了丰厚的版权收入,累计超2亿元。

在旅游领域,少林寺作为5A级景区,年游客量峰值达420万人次,假如按人均消费300元计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

景区门票收入一度突破3.5亿元,占登封市财政收入的30%,而诸如香火钱、文创产品销售等衍生消费,年收入超6000万元。

大健康产业也是少林寺的重要布局,2003年重启的少林药局,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电商与新零售领域同样有少林寺的身影,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年销售额跃升至2300万元,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直播带货首秀销售额破500万元。

在海外,释永信也积极拓展商业版图。

1999年率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

在海外设立的5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采用会员制,仅美国洛杉矶中心,年会员收入便超300万美元。

海外授权的“少林主题餐厅”“少林瑜伽馆”等,每年为少林寺带来千万美元级品牌使用费。

2015年,释永信斥资1950万元在澳大利亚买地,计划建设禅修中心、四星级酒店、少林功夫学院及相关教学配套设施,该项目预计年收入1.32亿澳元(约6.2亿元人民币)。

此外,少林寺在德国等地也拥有相关产业,如德国柏林的少林文化中心,月租金就达5000欧元。

02

资本运作大揭秘:

少林寺如何构建商业帝国?

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堪称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核心平台。

释永信曾持股80%(后因政策调整变更为寺庙持股,但仍由其实际控制),注册资本从100万元逐步增至1亿元。

该公司对外投资16家公司,覆盖制造业、文旅地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

在制造业领域,控股河南某武术器材厂,生产“少林牌”刀枪剑戟,供应国内外武馆,年营收超8000万元。

文旅地产方面,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少林小镇”项目,在郑州、登封等地建设包含禅修酒店、文化商业街的综合体,通过物业出租和品牌分成获利。

2022年,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一块商业用地,少林资管间接持股10%,尽管少林寺随后声明仅为财务投资且最终退出股东行列,但该地块若建成商业综合体,潜在收益可达10亿元以上。

金融投资领域,2016年少林寺参股某村镇银行,持股比例5%。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少林寺构建起了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商业体系,将宗教文化、武术遗产、旅游资源等转化为经济收益。

此外,为了保护和开发少林品牌,少林寺在商标布局上可谓不遗余力。

截至2022年,中国嵩山少林寺申请的商标已达706个,涵盖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饲料、珠宝、饮料、洁具等众多类别,甚至包括“少林功夫”等细分领域。

2020年9月,少林资管就曾与服装品牌森马发生商标纠纷。

当时,少林寺回应称,注册商标是为了保护少林品牌,因其名称曾被人滥用,推出所谓“少林秘方”等。

03

争议不断:信仰与商业的冲突

随着少林寺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争议也随之而来。

过度商业化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景区内“高价香”明码标价,最低400元、最高10万元,被指“把拜佛变成花钱买心安”;景区内商铺租金高昂,售卖的“开光饰品”价格虚高,引发“借信仰敛财”的质疑。

学者也批评,少林武术从“修行方式”沦为“表演商品”,武僧团海外巡演更像“商业秀”,“少林IP”的过度授权让传统文化符号变得廉价。

释永信个人也面临诸多争议,网络流传其“佩戴名表”“乘坐豪车”“袈裟价值16万元”等,与公众认知中“僧人清苦”的形象形成反差。

尽管少林寺方面对这些争议有所回应,如称车辆为景区统一调配,袈裟是用于重要佛事的特殊工艺定制等,但释永信曾持股80%少林资管的事实,仍被质疑“个人与寺庙利益绑定”。

2015年,释永信还曾遭实名举报“侵占香火收入”,虽经调查未查实,但舆论争议持续发酵。

如今,释永信被查,这座庞大的少林寺商业帝国未来走向何方,宗教与商业的边界又该如何重新审视,都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