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16万袈裟,4.5亿地王,跨国高尔夫球场,释永信的商业帝国

发布时间:2025-07-28 18:07  浏览量:1

金袈裟下的千亿商业帝国,在信仰的扫码声中完成了资本转身。

2025年7月26日深夜,少林寺官网一则简短通报引爆全网: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资金,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这位曾身披16万元云锦袈裟的“佛门CEO”,在执掌少林寺38年后轰然倒下。

而就在三个月前,释永信还在公开场合宣称:“我们月薪只有700元,出家人要钱做什么?”

释永信的名下,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企查查数据显示,这位方丈共关联18家企业,其中5家已注销。

最核心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他持股80%,成为少林寺商业运作的“钱袋子”。通过这个平台,少林寺累计对外投资公司16家,总额近8000万元。

在释永信的商业棋盘上:

少林欢喜地淘宝店:2008年开业,一套《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售价9999元

少林药局:开发活络膏、灵芝茶等产品,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

700余枚商标:从方便食品到珠宝首饰,“少林”二字成为待价而沽的文化符号。

4.52亿地产项目:2022年拍下郑州黄金地块,计划建五星级酒店和文创园。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少林寺停车场上,常年停着15辆豪车,其中4辆为进口车,一辆奥迪Q7被指为释永信专属座驾。

当被质疑“月薪700元如何买豪车”时,他双手合十解释:“车是政府奖励。”

时间倒回1981年。

16岁的刘应成(释永信俗名)踏入少林寺时,看到的是一座破败寺院:仅剩14名僧人守着28亩旱地,连3角5分钱车票都舍不得花

方丈行正法师双目失明,夜晚需小沙弥牵着衣角行走。

1987年,行正法师圆寂前将衣钵传给22岁的释永信,留下最后嘱托:“多多盖点房子,多存些粮。”

谁也没想到,这句朴素嘱咐会在三十年后演变成价值数十亿的商业帝国

1998年成为关键转折点

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口气注册45类200多个少林商标,从功夫鞋到禅香全品类保护。

一位曾参与商标注册的居士回忆:“方丈当时说,不注册就会被抢注,我们是在保护少林文化。”

真正的资本运作始于2008年

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持80%股份。这家注册资本仅100万的公司,日后成为撬动亿级商业版图的支点。

图源钱江晚报

“和尚也要吃饭”!释永信这句朴素宣言背后,藏着精密的商业逻辑。

少林寺的财富密码藏在三个“钱袋子”:

门票经济: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门票收入3.5亿,禅修体验再赚1.2亿

IP变现:武僧团全球巡演200场/年,单场最高收费50万美元;海外60个文化中心年入千万美元。

商业扩张:从游戏授权到联名月饼,2022年更以4.52亿拿下郑州商业地块。

在淘宝店“少林欢喜地”,一套开光佛珠标价1.8万元。

而在少林禅茶官网,印有释永信亲笔“禅茶一味”的普洱茶饼售价2000元

十年前,仅河南当地市场,“少林禅茶”年销售额就突破2000万元

更精妙的是知识产权布局。

当森马服饰2020年推出“少林功夫”系列服装,释永信立即委托律师发函,迫使对方全平台下架产品。

此时人们才发现,少林寺已申请706个商标,连“东少林”、“西少林”都收入囊中。

释永信的商业野心不止于国界。

2015年2月23日,澳大利亚肖尔海文市政府大厅,释永信亲手递上412万澳元支票,付清了1.8万亩土地款。

规划中的“澳洲少林禅修中心”包含:四星级酒店、少林功夫学院、27洞高尔夫球场,总预算3.6亿澳元(约16亿人民币)

该项目预计年收入1.32亿澳元(约6.2亿元人民币)

面对“佛门建高尔夫球场是否荒唐”的质疑,项目负责人解释:“这是为了方便洋弟子禅修后放松。”

与此同时,德国柏林少林文化中心月租金高达5000欧元。

在美国,少林寺分馆的私教课每小时收费200美元超过300万洋弟子在全球习武,每年为少林寺贡献30%营收

商业化的狂飙突进,早已埋下今日危机的种子。

2015年,弟子释延鲁实名举报师父有 “私生女、双户口、侵占公款”

虽经调查组澄清部分不实,但暴露了财务不透明问题。

少林资管80%股权由释永信个人持有,被质疑 “方丈变老板”

2022年4月,当少林寺旗下公司以4.52亿底价拍下郑州地块时,网友调侃:“以后拜佛不用爬山,CBD就有武僧表演。”

更有人发现,拿地公司“铁嵩科技”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都与地块信息高度吻合,堪称 “量身定制的工具人”

原始佛经明确规定僧人需守“金钱戒”

但当少林寺功德箱接入POS机,当武僧下班赶场为楼盘开盘表演,当方丈手持价值堪比北上广一套房的紫檀佛珠时,宗教的神圣性与资本的扩张性,在16万金丝袈裟上撕裂出无法弥合的裂缝。

如今,少林资管投资的14家企业中13家已注销,仅剩“少林欢喜地”苦苦支撑。

释永信关联的10家机构中5家已注销,包括曾引发争议的河南少林寺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银杏叶掩映的少林寺山门前,游客仍在排队扫码购买30元一碗的“开光素面”

当禅房变地产、武僧成演员、方丈室变CEO办公室时,这场危机早已超越个人荣辱,成为当代中国宗教困局的尖锐隐喻。

释永信曾在自传中写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未净,锁已断,那颗明珠映照出的,究竟是佛光,还是资本的金色反光?

千年少林走到岔路口,商业帝国轰然倒塌的瓦砾间,禅武精神的火种能否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