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少林寺商业帝国!方丈释永信被查,带袈裟的CEO

发布时间:2025-07-28 14:28  浏览量:1

2025年7月27日,嵩山少林寺官网发布通报,确认第30任方丈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及严重违反佛教戒律,正接受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将这位曾带领少林寺从破败走向国际化的争议性人物再次推至风口浪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这次主要盘点一下少林寺和释永信的商业帝国

释永信1981年出家时,少林寺仅余14名僧人、28亩旱地,僧人需种地维持生计。1982年电影《少林寺》热映带来游客潮,但寺院初期未能有效变现。释永信随后主导了少林寺的商业化转型:

1. 武术输出(1986年起):创立武僧团全球巡演,足迹遍及60余国,单场收入从最初的500元飙升至50万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IP霸权(1998年起):大规模注册“少林”相关商标,数量达706个,覆盖火腿肠、游戏、服饰等众多领域。森马服饰曾因侵权“少林功夫”商标被迫下架产品并赔偿。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资本扩张(2000年后):大举跨界投资地产,2015年斥资17.6亿澳元购得澳大利亚1248公顷土地计划建分寺及高尔夫球场;2022年以4.52亿元竞得郑州核心商业地块拟建五星级酒店。其商业网络主要通过控股80%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作,该公司投资控股18家企业,业务横跨医药、电商、影视(如参与电影《新少林寺》票房分成)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收入超十亿的商业模式

少林寺构建了多元化的收入体系:

门票经济:年接待游客约350万人次,寺院从中抽成约30%,贡献收入约3.5亿元。

IP授权:对服装、游戏等使用“少林”IP的产品按销售额3%-5%抽成,年入超2亿元。

海外变现: 通过美国武馆(课时费约15美元/小时)、德国禅修班(约800欧元/天)等项目,年入约1.5亿元。

电商直播:运营“少林欢喜地”淘宝店及抖音带货等,年收入超5000万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释永信主导的“方丈负责制”使其拥有对少林寺所有商业合作和人事调度的绝对决定权,他曾公开表示“我不相信民主,民主就是庸俗”。少林无形资管公司初始股权结构(释永信个人持股80%,少林寺仅占10%)更引发对其通过“代持”掌控巨额资金的质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度的商业化也消解了宗教场所的神圣性:游客抱怨烧香体验“像逛商场”,6000元高价香、万元开光iPhone、扫码电子功德箱等现象频遭诟病。有还俗弟子坦言,在寺内“积累人脉很重要”,部分僧人以此为名经营额外收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5月起,释永信未再公开露面。7月24日,其个人微博停止更新。少林寺官方初期回应外界询问时态度模糊,仅表示“等官方消息”,直至7月27日发布正式调查通报,态度逆转印证事态严重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释永信曾以“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话语权”为信条,将少林寺从禅宗祖庭打造为庞大的商业综合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其跌落神坛,不仅关乎个人命运,其主导的少林寺发展模式及其边界,也再次成为审视当代中国宗教与资本关系的焦点案例。案件后续进展及调查结果备受各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