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查,其商业版图或将面临“大洗牌”?

发布时间:2025-07-28 21:34  浏览量:1

1982年,一部《少林寺》横空出世,以一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票房,观影人次达5亿,几乎覆盖当时全国人口。这部电影让河南嵩山少林寺闻名海内外,李连杰也成为少林寺的首位“贵人”。

而在李连杰之后,少林寺能不断“出圈”、发展壮大,离不开另一位关键人物——方丈释永信。

少林寺管理处7月27日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目前,“少林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已删除多篇涉及释永信的文章。

释永信的商业嗅觉,在他刚担任方丈时就已显露。1987年,他组建少林寺武僧团,借着《少林寺》电影的热度在全国巡回演出,让少林功夫走出寺庙,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一举措,为少林寺的商业化拉开了序幕。

1997年,在多数人还不知因特网为何物时,释永信便建立了少林寺官方网站。他还通过公开《易筋经》吸引流量,让网站全球点击量暴增,半年就有5万海外访问量,这比阿里巴巴成立还早两年。1998年,他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这是中国佛教界首个商业化公司,标志着少林寺从被动接受香火转向主动开发价值。

此后,少林寺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创办少林书局,既出版学术著作,也推出通俗读物,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开办少林药局,售卖各类保健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在淘宝开设“少林欢喜地”店铺,销售佛教和武术用品;授权少林元素给游戏公司,担任电影武术指导,甚至拍卖开光号码。2006年,联通153号段的10个特殊号码经释永信开光后,拍出32.15万元高价,其中4个8结尾的号码以8.1万元成交。

释永信还积极布局商标领域,注册了包括“南少林印象”“少林生活”等在内的706个商标,覆盖餐饮、珠宝、服装等多个领域,并成立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这使得少林寺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之一,任何想使用“少林”名号的企业都需考虑商标风险。比如服装品牌森马曾因产品标注“少林”和“功夫”,收到少林寺警告后只能下架产品;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因未支付版权费,放弃了内地市场。

少林寺的商业化远不止于此,释永信还将目光投向了投资、托管和地产领域。2008年,少林寺托管云南昆明官渡四所古寺,期限20年,期间收益归少林寺所有。

2015年,他在澳大利亚花费1950万元买地,建立禅修中心和度假村,如今海外已有60多个文化中心,每年吸引2000多名外国弟子,学费和演出收入占总收入的30%。

2022年,少林寺联合国企拿下郑州4.52亿元的地块,进军商业地产。虽然2024年少林寺已退出股东序列,但项目估值已翻倍。这些举措,让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从国内走向国际。

对于少林寺的一系列商业化操作,释永信表示并非为了经济收入,少林寺的门票收入已足够僧人开销,而是为了光大佛教事业,他还称自己月薪仅700元。但这一说法遭到不少质疑。

2015年,释永信遭遇实名举报,被指有私生女、双户口、侵占公款等。虽调查组澄清部分举报不实,但少林寺财务不透明的问题暴露出来。比如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80%的股权曾由释永信关联人代持,虽然后来转移至少林寺名下,但仍引发争议。

2015年举报后,少林寺旗下公司出现注销潮,嵩山少林寺投资的5家公司中2家注销,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规模缩减业务,对外投资的14家公司13家注销,只剩少林欢喜地正常经营。

即便如此,从公开信息看,少林寺仍在盈利。武僧团每年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收入从最初10万美元涨至近些年50万美元;海外文化中心采用会员制,仅美国洛杉矶中心每年会员收入就超300万美元;还有海外授权品牌使用费、门票及香火收入等。2017年嵩山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2019年游客达42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00元算,旅游相关总收入超12亿元,不过这部分收入地方政府也会分成。

2009年少林寺与嵩山管委会协议,门票收入管委会统一管理,每人次分给少林寺30元。但2013年底少林寺告管委会,称5000万元门票分成未拿到,2014年僧人拉横幅质疑“少林寺的门票70%去哪了”,引发舆论关注。

在释永信接受调查后,少林寺的商业帝国会受到多少影响,接下去的路又会如何走,值得拭目以待。